经常有人说,以前条件那么差,大家生孩子却很容易,十个八个照样生。现在条件好了,不孕的人却变多了,胎停、流产的人也多了。还有一些姐妹甚至反反复复遭遇流产,有的甚至孕五六月还会胎停。不禁让人想问一句:为什么?尤其是遭遇了多次流产患者会更郁闷:为什么总是我?
其实,可能导致流产的原因非常多,医生也很难一次给出答案,需要经过详细问诊,并结合一系列系统的检查,才能找到病因。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掰开揉碎讲讲清楚!
什么是复发性流产
复发性流产,过去的定义是指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现在这个标准降低为2次或2次以上。一个不育的患者有可能在反复流产后变成不孕不育患者,对这部分患者应重视。
流行病学统计,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率大约为5%。目前认为,复发性流产的病因较复杂,且是较难治愈的不育症。复发性流产分为原发(指病人从来没有过足月分娩史)和继发性(病人有过足月分泌史,后续发生的反复自然流产)。
病因主要分类有胚胎因素、母体因素、父亲因素、环境因素。根据流产发生早晚,原因也有所区别。
早期(妊娠12周前)复发性流产常见原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免疫功能异常、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晚期(妊娠12周后)复发性流产常见原因为子宫解剖异常、自身免疫异常、血栓前状态等。
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因素
01 胚胎因素
胚胎或胎儿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但这个比例随着流产次数增加而下降。发生不可避免的流产时,清宫时取胚胎绒毛送检染色体,需要新鲜绒毛组织。
如若是夫妻染色体异常,可抽取夫妻静脉血,不受饮食月经周期影响。
02 母体因素
内分泌异常:女性内分泌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控制不良等,均可导致流产。
生殖器官异常: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宫颈机能不全等
全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支原体、衣原体等、血栓性疾病;凝血因子Ⅴ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蛋白C缺陷、蛋白S缺陷、高半胱氨酸、凝血酶原Ⅲ活性等;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型,抗心磷脂综合症
03 父亲因素
有研究证实精子的染色体异常可以导致自然流产。但临床上精子畸形率异常增高者,是否与自然流产有关,尚无明确的依据。
04 环境因素
过多接触放射线和砷、铅、甲醛、苯、氯丁二烯、氧化乙烯等化学物质,均可能引起流产。如是环境因素导致流产,要注意排查可能的有害物质来源,注意防止暴露在有害环境之中,远离可能有害健康的场所。
出现复发性流产要做哪些检查?
01 病史采集
夫妇双方的年龄;患者的月经史、手术史、有无内科合并症、有无传染病史以及其他既往史、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不良环境暴露、BMI等;婚育史:妊娠次数、每次妊娠结局;家族有无不良妊娠史、自身免疫病、血栓史及近亲婚配史等。
02 系统检查
复发性流产的诊查流程图
中国专家共识建议,有复发性流产倾向的孕妇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生殖激素水平,包括月经第 3 天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排卵后第7~12天检测孕激素指标的水平。此外还应检测甲状腺功能及空腹血糖,必要时行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其中,血液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健康状况、激素失调或基因突变等可能导致复发性流产的证据。包括:
1、狼疮抗凝抗体:
这项检查是诊断抗磷脂综合征引起的复发性流产的标志物之一;
2、抗心磷脂抗体:
这项检查也是诊断抗磷脂综合征引起的复发性流产的另一标志物;
3、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突变:
该基因突变可损害身体吸收叶酸的能力,并可能与流产风险增加有关;
4、凝血功能检测:
常用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等。
5、甲状腺激素检查:
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诊断复发性流产是否因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因为甲减可能增加中期流产的风险。甲状腺疾病,特别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长期以来一直与不孕、不良妊娠结局和RPL有关。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很容易诊断和治疗。
6、性激素检查:
包括黄体酮,应在排卵后一周或28天周期的第21天检查黄体酮水平是否正常。对于35岁以上的妇女,还应检查促卵泡激素(FSH)、抗缪勒氏激素(AMH)和促黄体激素(LH)的水平。
复发性流产常见的诊疗方法
01
常见复发性流产治疗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避免盲目保胎、针对病因治疗。
染色体异常:进行孕前遗传学咨询、风险评估和产前诊断。若为常染色体平衡易位及罗伯逊非同源易位携带者,有分娩正常核型及携带者婴儿的机会,可以妊娠但应作产前诊断。若为罗伯逊同源易位携带者,应避孕或绝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进行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
解剖异常:手术矫正。
内分泌异常:补充孕酮、控制血糖、改善甲状腺功能。
感染导致:控制感染。
高凝状态:改善凝血功能、预防血栓形成。
02
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治疗
(1)一线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小剂量应用:5-15mg/d,如有合并症则依据病情酌情调整。
(2)免疫抑制剂:
羟氯喹。羟氯喹可抑制自身抗体损伤、稳定细胞、抗血栓、纠正血脂紊乱。常用剂量:0.2g bid。孕前1月开始,持续整个孕周。需定期检测抗体滴度。
(3)抗凝:
①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缓解血管痉挛。剂量:12.5-75 mg/d,无明显副作用,不增加胎儿畸形率,也不增加胎儿及新生儿出血事件。
②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影响小,极少引起出血倾向,未见有导致胎儿畸形的报道,不能通过胎盘,不会导致胎儿出血事件发生。常用量:5000-10000U/d。
③华法林:依据INR调整(2-2.5),早期使用有致畸作用,易引起胎儿华法林综合征,表现为骨骼分离、鼻发育不全、视神经萎缩、智力迟钝、心、肝、脾、胃肠道、头部等畸形。妊娠后期有出血和死胎风险。
④波立维:每日75 mg,尚无临床上提供的有关用于妊娠的资料。 药物抗凝治疗的时机一般选择在孕前4-6周,持续整个孕期,严重者可至产后4-12周。
03
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治疗
一线治疗:主动免疫治疗 丈夫或第三方淋巴细胞;环孢素治疗。
二线治疗:免疫球蛋白治疗, IV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