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移植后胚胎的发育过程

 2年前     120  

文章目录

1.内、外胚层的形成和滋养层的演变

受精后第二周,胚泡逐渐植入子宫内膜,胚泡中的内细胞群和滋养层迅速发育。

受精后第8天,胚泡的内细胞群侧侵入子宫内膜,但未完全侵入。侵人一侧的滋养细胞由单层迅速分裂成双层,即细胞滋养层(cytotrophoblast)和合体滋养层(syncytiotrophoblast)。前者具有分裂能力,位于内面,后者无分裂能力,位于外面。依靠细胞滋养层的增殖来补充其厚度。内细胞群的细胞增殖分化、逐渐形成圆盘状的胚盘,胚盘由两个胚层组成,也称为二胚层胚盘。靠近胚泡腔侧内细胞群形成的一层细胞称为下胚层,细胞排列整齐,呈立方形,胞体较小。而位于滋养层与下胚层之间的一层细胞称为上胚层,细胞体积较大,呈高柱状。两个胚层紧贴,中间有薄层基膜。胚盘是人体发生的原基。继之,下胚层周缘的细胞向胚泡腔增生,形成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围成的一个囊,即卵黄囊。而上胚层与滋养层之间出现一个腔隙,称羊膜囊,腔内液体即为羊水。贴靠细胞滋养层的一层上胚层细胞形状扁平称羊膜细胞,它们是最早形成的羊膜。并与上胚层的其余部分共同包绕羊膜腔所形成的囊称为羊膜囊。羊膜囊和卵黄囊对胚盘起保护和营养作用。

胚胎移植后胚胎的发育过程

二胚层胚盘形成的同时,滋养层细胞向胚泡腔内增生,形成松散分布的星形细胞充填于整个胚泡腔,形成胚外中胚层。继而胚外中胚层细胞间出现一些小的裂隙,这些小的裂隙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大的腔隙,称为胚外体腔,由于此腔的出现,胚外中胚层被分割成两层,胚外体壁中胚层和胚外脏壁中胚层。胚泡腔逐渐被胚外体腔所替代,扩大的胚外体腔几乎包裹了羊膜囊、卵黄囊和胚盘的外周,使其位于胚外体腔之中。随着胚外体腔的扩大,羊膜囊的顶部尾侧与滋养层之间仅由少部分胚外中胚层相连,这部分胚外中胚层称为体蒂,又称连接蒂。体蒂将来发育为脐带的主要成分。

2.三胚层胚盘形成

胚发育到第3周时,部分上胚层细胞迅速增殖,在上胚层正中线的一侧形成一条高起的细胞索,称原条,原条是胚盘分化的组织者中心。原条所在的一端为胚体的尾端,此时的胚盘即可区分头、尾和左、右两侧。原条的背侧中央出现一条浅沟,称为原沟。原条头端的细胞迅速增生,形成一个膨大的结节状结构,称为原结。原结的背侧中央出现一凹陷,称为原凹。

原沟深部的细胞在上、下胚层之间向两侧扩展迁徙直达胚盘边缘,并与胚外中胚层相延续,在上、下两胚层之间形成一个夹层,称为胚内中胚层,即中胚层。另一部分细胞进入下胚层,并逐渐全部置换了下胚层的细胞,形成一层新的细胞,称为内胚层。在内胚层和中胚层出现之后。原上胚层改称为外胚层。第3周末,三胚层胚盘形成,三个胚层均起源于上胚层。

原结的中央出现浅凹,称原窝。原结的细胞增生,经原窝在内、外胚层之间沿胚盘中线向头侧伸展,形成一圆柱状细胞索,称脊索,它在早期为胚胎起一定的支撑作用。随着胚盘的发育,脊索继续向头端生长。而原条逐渐退化,至第4周完全消失,取代原条。若原条细胞未完全退化,在未来人体骶尾部可继续增殖分化,形成畸胎瘤。

在脊索的头侧和原条的尾侧,各有一个无中胚层的小区,此处的内、外胚层直接相贴,呈薄膜状,分别称口咽膜和泄殖腔膜。中胚层向头端伸展时,绕过口咽膜于其前方汇合,此为将来心脏发生的区域,故称生心区或生心板。

3.三胚层的分化

由于各胚层之间生长速度的不同,导致扁平的胚盘逐渐卷曲为头大尾小的圆柱形的胚体,在第4周至第8周整个胚胎发育中,三个胚层进行各自分化,胚体外表可见特定的组织和器官形状,各系统轮廓已形成。

胚体形成同时,三胚层逐渐分化成人体各器官的原基。外胚层主要发育为中枢神经系统、脑垂体、松果体、肾上腺髓质、牙釉质、角膜上皮、内耳迷路、晶状体,还形成表皮及其附属器官,如外耳道上皮、口腔、鼻咽及肛门上皮、毛发、指甲、汗腺、皮脂腺乳腺等。中胚层分为间介中胚层、轴旁中胚层和侧中胚层,间介中胚层分化成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轴旁中胚层分化为中轴骨骼和骨骼肌等;侧中胚层分化成平滑肌、心包腔、腹膜腔、浆膜和胸膜等。内胚层分化成消化管、消化腺、呼吸道和肺的上皮,以及中耳、甲状腺、甲状旁腺、前列腺、胸腺、膀胱,尿道和阴道等的上皮组织均由内胚层衍生而来。

引用:黄荷凤 院士 《实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版权声明:3bey 发表于 2年前,共 1713 字。
转载请注明:胚胎移植后胚胎的发育过程 | 舒泽助孕中心

您可能感兴趣的

胚胎移植后胚胎的发育过程已关闭评论

评论已关闭...
暂无评论...
error: 唵嘛呢叭咪吽